好文分享 / Article

種善根互成就同修行

作者:蘇師兄

列印
返老還童


阿賴耶識也稱為一切種子識,即是第八識,如同諸種子植入田中可育化萬物。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自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有淨、染、萬有種子,因為對於萬物待緣而起這一真理不明瞭,故稱作「無明」。爾後顯現出的我執,因此升起貪、嗔、痴、慢、疑等,種種的煩惱,這一切都是阿賴耶識的本能狀態。


人一出世是純潔無瑕,如一塵不染的白紙,有一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隨著時間空間的轉移,在家庭的環境、求學的環境、社會的環境的薰陶下,每個人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而產生對色、聲、香、味、觸等不同地感受,而產生了意識。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或者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種業種,而這業種在意識中也造成了人的「執著」與「自我」存在人的潛意識中。在人的意識中只要有我,則「我癡、我愛、我慢、我見」這四大煩腦即同時而來。「執著」與「自我」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每個人的一生中,每個起心動念或者語言行為都會儲存在每個人的大資料庫中,而這個個人的大資料庫,即第七識末那識、第八識阿賴耶識。末那識主宰意識的思維,由於意根處處作主,時時作主的性體,恆常不斷地,普遍計度前六識。阿賴耶識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性的和合體。


人的思考、判斷、記憶決定,以至於喜怒哀樂的情緒,全是第六識的功能,第五識各有其根,第六識也是依根而升起。因此每個人要得福報,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要靠自己修來的,種善根先從六識用功,不求物慾、口慾、名與利,以淨化心靈,斷除我、法二執,始能福慧圓滿,第八識阿賴耶識就轉為清淨,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於是也轉為清淨。看似遙不可及的修行,不過隨年齡的增長,物慾、口慾、名與利似乎也已漸漸地從意識中消失,每天追求是身心靈的健康,與師兄師姐一起練功,大家互相成就,不也是種修行。


相信很多人翻開道德經,看到原經文一定感到很難理解經文的真義,而且是非常難以理解。但經老師精心研習的注釋,大作出版後,讓讀者了解每一章節其精義是在提示什麼,以及整章的要義是什麼,讓人很容易體會到如何去師法先賢之修為,而應用於生活中力行之。遵循自然的法則,其成就小者修身、齊家,大者治國、平天下。每個人皆可奉為生活的座右銘,在修煉中應可洞察到「道」的微妙變化,意識到自己心靈狀態,加以修正自己的錯誤,則人人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


道德經有關個人的修為去「我執」,每個人生活中總是因為以自我為中心,心中區分美與醜,就帶來了偏見,過於強調慾望和想法,招來了災難。不自私則受人尊重,要像水一樣的時時釋出善意,沒有任何的偏好。人若過於自滿和自豪,智慧將不再成長。傲慢和好鬥,很快地面臨失敗。不能謙虛,我們的智慧就不會再增成。不盲從追求有形事務的享受及希望,簡單就好。如何去除榮譽與羞辱,以及生活中如何保持謹慎、保守、嚴肅的態度,我們練功場就是一個好修行的地方,與師兄、師姐的相處,與教練或教練間的相處,與總監、督導的相處,與協會政策理念的配合,若能每天早上快快樂樂出門,心無罣礙的練功,相信每天都是健康、平安、快樂。


下一篇:如夢一場 萬法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