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 Article

讀書會導讀課隨堂手扎

作者:內湖高工練功場 林瑤琴

列印

有幸參加了蔡老師召集的讀書會導讀課程,茲將筆記與大家分享,也借此重濾緣真。

老師重申吾等修行人應向五方佛學習,具五方佛智。應學習南方的平等性智—寶生佛,超脫世俗的分別心,認識人生而平等、無有高下,平等對待每一個眾生。學習西方妙觀察智—阿彌陀佛,了悟人世間之緣起緣滅,觀察一切眾生之根器,為眾生解除疑惑。學習北方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學習以佛智慧,究竟實踐世間之功課,完成協助癌友脫離苦境。學習東方大圓鏡智—阿?佛,通達諸法實相之空性。最後達到中央之毗盧遮那佛,諸佛同一法身,不一不二,無二無別。

雖然我們是平等無別,然我們每個人的業力不同,因緣各異,修行功課也就不同;對於已離開返老還童的人,我們給予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要修,那是人生必要的經歷。返老還童能走到現在組織規模日漸壯大,依靠的是教練無私無償的付出,協助關懷受病苦的癌友學員們,若大家對名利有所求,返老還童是無法有今天的成果。

在老師最新的【三清真經】的五本書中,大量的引用道教及佛教的經典。道教在代代相傳中,比較注重傳承者的人品,深恐修煉之精要傳於非善之人;因此,經典中較為隱澀難懂之處,書中雖有提及,但也僅只有部份,將來大家修煉到一定火候時,自然能體悟。而佛法就較淺顯易懂,書中的引用自然就多,尤其是《阿含經》,大家有空可以了解一下。

在讀書會中,對於佛法的引用討論要小心慎重,切勿將太多的儀軌帶入,尤其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彼此常互有不合,心有諍,法就有諍,佛法本無諍,卻被人心作分別了。在讀書會中一定要很細微的保護好這部份,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其實,不論是基督教、天主教、道教或是佛教中的大乘、小乘、金剛乘,都是能幫助我們修煉,提升我們心靈層次。

另外,在讀書會中要避免的,就是政治議題。尤其是本國的政治,最容易將人區分成不同派別而產生分別心;在譬喻引用時,即使引用國外的政治議題,也要小心謹慎。

老師編譯的《道德經》中,並沒有對文字逐一說文解字,因為巿面上道德經的版本已經很多了,我們的讀書會也不必在經文中翻譯解說;重點在於老師歸納的結論、對修行者的建議及覺悟部份,要將經文的內涵融入生活日常中,學習老子的精神,從細微處改變觀念、行為及與人相處之模式,若只是在文字釋義中打轉,或用佛經、聖經來解釋《道德經》,以經譯經,最多只是文字般若,是無法達到轉識成智的。

此次課程中最感人的,就屬師兄姐們的分享了。此節錄一小段:

淑梅師姐分享:有位老師參與了《道德經》的讀書會後,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個別的“靈魂屬性”,不同的靈魂屬性會影響每個人的行為模式,所以不能用同樣的思考模式去面對每個不同屬性的靈魂,有的喜歡讀書有的不愛讀書,但每個靈魂都有他自己的道路,按照他們的特性去個別輔導,因此改善了師生的互動關係,也讓自己的心更自在輕安。同時也將《道德經》所學的觀念分享給同事,逐漸的影響更多人。

家羚師姐分享:有讀書會成員,在《道德經》中體悟人生沒有上下、高低之對立,因而放下與婆婆之間的爭鋒相對,漸漸轉入和平共處,最後變成互相關懷。讀書會給了這位師姐一個放下我執的機會,讓靈魂得以昇華。

子瓔師姐也分享了她身為小學老師,組建讀書會並參與其中的歷程:在讀書會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她認為受惠最多的其實是自己,在「微妙玄通」中,學到要從最細微處觀察,因此發現班級中很多問題家庭的孩子,表現出的各種異常行為時,都能處處為他們設想、體諒並關懷,到學期末時,原本稜角分明或是冷漠的孩子,也被他的溫暖融化,成為體貼暖心的小朋友。(妙觀察智)


老師結語:

這些師姐們的改變,就是我們辦讀書會最大的收獲,要多多分享。讀書會的目的,就是要能將經文帶入日常的生活中,從細微的小事做起,小小的改變,都是一種心靈層次的提昇。

個人心得:

以平等、妙觀察,而成就的作為,即是成所作智,最後通達性體本空,放下執著,朝大圓鏡智而行、邁入毗盧遮那法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