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期.於人有益當一往無前
作者:江翠國中練功場 陳碧貴
列印
原本很單純只想著如何把功法練得更正確、更到位,學好之後能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在練功場教練熱心積極的推薦下,參加了第29期教練養成班的行列。進入之後才發現返老還童的教練養成之路竟然如此艱辛、嚴格,對功法動作要求得一絲不苟。對於我這個坐了將近30年辦公桌,已經養成的長壽相…龜背的人來說,光是彎腰俯身哈氣,為了將背打直而能夠不駝背,為做一個漂亮正確的哈氣,就要奮戰不懈,一遍又一遍的不斷練習,自從加入養成班後我的腰和腿就沒有一天舒服過。
我覺得返老還童在培訓一個教練,就好像在雕刻一件藝術品一樣,精、雕、細、琢。秀珍總監似乎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每一式功法都要求務必一定要做正確、做到位;對每一式功法都不斷重複的講解、示範、指導,功法的內涵、細節、精髓,都在此一一浮現。對於我這個筋骨已硬、鵝頸背駝的人,真的是不容易,有些動作都是在總監或各位助總不厭其煩的一再糾誤、修正及不斷的調整下才慢慢有一點雛形,雖漸漸做到正確了,但離到位卻仍有些距離,因為有些功法是需要時間淬礪的,並非一蹴可幾的;而慶幸的是我遇到了良師,在這裡學到了方法、找到正確的方向,相信持之以恆,到位之路終究不遠。
來到養成班才驚覺要在返老還童當個教練竟然這麼不容易,雖說不上過五關斬六將,但關卡重重,考驗不斷。第一關功法檢核先篩選一次,再至台南希望園區文教中心兩天一夜教練養成班再考核一次,如果有幸沒被淘汰,最後還有一個新聘教練特訓要闖關,前後一年的時間,除了這些考核外,還有覺醒班、進階班、CPR&AED急救訓練等課程要上。看來要當返老還童的教練,是要具備堅定的信念、不怕挫折、穩定的心性不為外惑、無私奉獻不計得失和積極學習、挑戰困難的開闊胸襟…等等特質。
經過了整整四個月的訓練,我們終於踏上了園區兩天一夜的全國教練養成班,藉由這個課程,我終於有些理解為何當個無給職的教練會這麼難,還要經過層層的考核和上課,因為返老還童所要培養的教練,必須是一個歷經修煉、身心靈養成的優質教練。
記得有次上課,功法主委曾說過:『能凝聚返老還童在一起的只有功法,教練身負重任,要練好功法,以利傳承。』在這一次上課中主委又更進一步的強調 :『返老還童的價值來自於教練的素質。』至此,我頓時豁然醒悟,為什麼教練培訓會如此嚴格,因為教練身負傳承重任,如果自己對功法不熟、心性不穩,何以擔此重任?我覺得好的功法,不是別人說好就是好;好的功法應該是能讓你在修煉當中獲得反饋,從中獲益,而這些反饋和獲益就是支持你繼續練下去的動力。因此,如果不是經過嚴格培訓,層層考核的教練是無法落實傳遞功法的正確性、完整性,是無法將功法做到位的,自然也無法讓學員感受到功法本身的功效。
在這裡我得到了比預期還豐盛的收穫,我學到了一般學不到的功法細節,總監說因為這是教練養成班所以要求特別嚴格;但相對的,我們得到的收穫也特別多。在這裡才知道原來看似稀鬆平常的哈氣、氣哈盡、吸、壓氣,若深究竟然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這裡遇到了最優秀、最強大、最嚴格、最認真的教練團隊;在這裡學到了每一式功法精髓細節;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待改進的空間有多大;誠如鄭老師所言:『在這裡(上課)會知道功法為什麼這麼做,會起敬畏之心,但也可能產生失落之心,因為功法練不到位。』,而最幸運的是在這裡,每一個待改進事項都能得到最佳的教導與指正。
我原本胸懷小志只想獨善其身,根本從未想過兼善天下這種大事;但上了這堂課後,我發現心境竟然略有轉變,心想或許無法兼善天下,但其實天地之大有很多事物都有可貢獻一己之力的地方,只要於人有益,力之所及,當一往無前,努力前行。我發現這裡是可以讓人激發慈悲心,增長善種子,修煉身心靈的至善環境。
很慶幸自己能參加第29期的教練養成班,在這裡我遇到了很多的貴人,第一批貴人是原來練功場的兩位教練,引領我進入返老還童的大門,並熱心的推薦我加入教練養成班;第二批貴人是秀珍總監和助總團隊,在個人修行的階段幫助我改進、修正及教導功法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第三批貴人是到園區後遇到了蔡老師、鄭老師和功法主委,在這裡有如進階班,我學到了一個教練該承擔肩負的使命,教練的特質和教練的價值;初窺修行的門徑,感動於『讓絕望的人看到希望』的奇蹟。其實每一個遇到的人都是我的貴人,誠如蔡老師所言 :『這輩子遇到的任何居士都是在為你說法,有摩擦的地方就是靈魂還沒有昇華的地方。這輩子遇到有障礙、有困難的人他們就是在為你說法。』感謝所有我遇到的貴人。謝謝您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