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返老還童農業種植『印加果』
作者:黃廷彬 師兄
列印
概說
印加果又名印加花生、星果藤,具有星狀果實地藤本植物,原生長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是屬於大戟科多年生常綠藤本油料植物。最初由印加人變野生為家種,印加語稱Sacha Inchi,在南美洲印加地區已被當地土著人應用了數千年的歷史。
一般種子含油率 40%~50%,油脂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研究資料表明,印加果種子油對調整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保養肌膚防衰老等作用明顯,且不含芥酸和其他任何毒素,可廣泛用於食品、保健、製藥、化妝品等利用領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油和天然保健化妝品原料。
栽培環境
適性土壤:要求腐質層深厚(即有機質含量在5~15%),土壤PH值以4.5~7之 間,
表土疏鬆、排水良好且保肥力佳之砂質壤土為佳。
適性溫度:生長適溫在年平均溫度18℃以上,最低溫度為10℃以上,降至5℃以下時老
葉亦受寒害而落葉。
適性濕度:適性濕度寬,但不可太乾,也忌多雨。
日照程度:是需光性強的植物,日照充足越有利於花芽萌發、開花及結果。
栽培管理
採種與育苗
選種:選擇最好有六顆及以上種子的果粒,外表飽滿、粒大(每粒1.2克以上)、深
褐色、未損傷、無病蟲害的新鮮種子(最近3個月採收的種子)。
浸種: a.將外殼去除浸泡在無菌清水約3~5小時。b.未剝殼浸泡在無菌清水約
12~18小時,直到吸水飽和沉澱。放置在密閉可保溫保濕的盒子內(請注意容器及保濕布的消毒殺菌工作),底層放置吸水布,放入種子後再蓋上一層吸水布並且保持濕度。蓋上蓋子後放置在32℃左右,有避光的環境。有剝殼大約3~5天可發芽,未剝殼大約5~10天可發芽,因種子吸水程度不同發芽不會整齊,發芽的種子芽長約1公分左右,以小心方式移植到鬆軟的營養土中,讓芽點向下。
育苗:砂床整備:遮陰度50%左右,使用細沙,使通氣性好、保持濕潤又排水性佳。
育苗袋準備:育苗袋13公分x17公分有底打孔的育苗袋(最好是四方形的),裝入八分滿的營養土(本土90%、有機肥10%)。
田間育苗:時間最好在2~5月。種子芽於子葉完全展開後(即發芽的種子芽長約1公分左
右),於日光不強下,將之移栽到準備好之育苗袋中。然後於移苗後大約20天(即苗木高度大約20公分),再移袋到田間進行定植。
農場整備
1.整地作畦: 整地時田地應充分灌溉以濕潤土壤。以畦高40~50公分,畦面(南北向)
寬120 公分(溝寬80公分)單行植,株距200公分。
2.整地時,特別著重基肥施用:使用充足之土壤基盤處方簽或伯卡西肥或發酵腐葉土
或有機土都可,充分混入表層土壤,以便定植苗的根系伸展良好,可迅速生長。
種植
苗木高度大約20公分,可移袋進行田間定植。種植穴約 30x40x50公分。
栽培管理
1.田間定植後的苗,需有支架供其攀爬。
2.於苗木生長時,還需於苗木旁拉繩,牽引苗木上支架。
3.灌溉&肥培管理:根據印加果適當的營養週期需求,
每星期以適當處方簽液肥或有機液肥進行滴灌或噴灑(滴灌較佳),於適當的草生栽培下,使土壤保持七陰三陽,溫度約25℃,濕度約65%,形成團粒構造的環境,讓印加果能適當地成長。
4.適當的草生栽培管理:所進行草生栽培需要管理,其管
理方式是,a.以苗杯大小約2倍的範圍內,於苗木定植後,要除草乾淨並將表面土壤推過,b.至於其它畦面,將草長割到低於5公分以下,並將所割的草直接散撒在草上面,c.至於溝上之雜草,不割也可(最好不要割)。
5.整枝整形:苗木種植一個半月後,主蔓(幹)長出之芽及側蔓(枝)要進行修剪,
留下2~3支較粗壯之側蔓(枝)。當植株上棚架後,只保留主蔓(幹)持續增長,其它側蔓(枝)要截頂,並即時邊修掉一些徒長蔓(枝)及下垂蔓(枝),減少養分之浪費,利於開花結好果。每年的旱季果實採收後,也要剪除老、弱、病等等枝條。
採收
種植兩年後,蒴果全部變黑褐色後,即可進行採收,以人工進行多次採摘,避免未及時採收的成熟果實自然脫落;但也不能以人為提前採摘未成熟的青果。果瓣通常由4~5 個裂片組成,但有些可能多達七個。
採收後之成熟果實,置於陽光下充分曬乾,使含水量小於8%。蒴果用木板碾壓或機械脫殼,種子分離出來後,以風選 得到種子。
一棵植株通常一次可以收穫多達一百個乾果,每次可以收穫 400~500 粒種子。未加工的種子是不可食用的,但是去殼後烘烤會使它們變得可口。
施用資材方式
善用適當的有機材料:
製作伯卡西肥時可選用的有機質材料之養分解說。
常見禽畜糞便的養分含量
適時噴灑適質適量之處方簽液肥:
以下兩表之安排進行印加果適當營養資材之施用。
表一:印加果營養週期
表二:處方簽之說明
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選用可以對抗疾病的品種,做好田園清潔,加強栽培管理。
備註: 表一中之數字,2代表2型處方簽液肥,3代表3型處方簽液肥,4代表4型處方簽液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