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 Article

道德經之集思感悟

作者:黃師兄

列印

 

這次修道院很高興拿到老師編寫的新書--『道德經』,不但每段經文白話詳細注釋,而且應用於治理國家社會,對施政者與修行者的忠告,字字針砭、發人省思,每個章節最後還加段“覺悟”讓讀者自我啟發、啟迪心智,全冊中英對照,華洋同步到位,這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創舉,衷心感佩老師的用心良苦、發人智見。

 

老子道德經的章節可區分道經與德經,其中道經確實不易領悟,經老師說明略知一二,但要由文字般若轉識成智得實相般若,仍需下番功夫,『般若』乃梵語,指智慧之意。朱熹講「萬物靜觀皆自得」,這個『靜』不只是安靜,還需禪淨,一般人靜靜打坐,雖坐著不動,心中卻不斷打妄想,雜念多到「淨」不下來,枉費工夫。儒家強調:「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老師更進一步告訴我們:若能定而不求慧,則慧自生,此名真慧。但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

 

課堂上大家熱烈討論我執與智慧的區別,智者譬喻返老還童這個大群體,就像一首樂章,有不同的旋律、也有不同的節奏,抑揚頓挫互相協調才好聽,這是智慧表現。若自我主見強,不同屬性勉強融入,又不溝通協調,樂章勢必變調又乏味,這是“我執”使然,這種習性通常是過去的因所造成,需透過不斷教育與修行,才能改正偏頗行為;當有朝一日大我甚於小我,漸漸體會到無我的境界,這就是智慧的展現了。

 

有云:錦上添花者眾,雪中送炭者稀。正是第七十七天道章的寫照,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在返老還童團隊裡,每位志工教練奉獻精神與時間經營練功場,尤其對癌友的照顧不遺餘力,他們不求回報,不居功,這是上天是賜給我們順天行道、修煉行善業的好機會。修行過程中,我們也要自我調節生理與心理的平衡,避免造成身體的傷害,相信大自然會自動平衡一切,行天道者,福雖未至,但禍已遠離。

 

記得30年前我在台塑企業工作時,台灣經濟已見起飛,王董事長體察原住民當時仍處弱勢,原住民少女淪為雛妓,時有所聞,令人痛心!為協助其自立自強並促進族群融合,1995年間,以旗下長庚護專招收原住民少女培育為護理人員,有一技之長,日後就業不難;另由明志工專開辦原住民青年技職教育與技術訓練,輔導其升學與就業,而且就學期間全額補助學雜、膳宿費及零用金,為弱勢族群開啟另一扇窗,我想這種『富助貧、強扶弱』的精神,不就是天道章落實的展現?觀賞影片「與神同行」也告訴我們,陽間的一言一行,在陰間也有記載,行善者冥冥中自有天道回報,所以希望人間社會雪中送炭者漸眾,人心和諧、社稷安定,才能落實天道的平衡。

 

下一篇:德不孤必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