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 Article

天道自然 人道無為

作者:國北教大練功場 陳文昌

列印

人道走天道的路

道德經讀書會在返老還童氣功團體推動已屆四年,尤其近一年來,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可喜可賀!蔡老師期使讀書會步調一致,特於七月十七日召開全台讀書會研習活動,共商推動讀書會大計。會中老師語重心長、耳提面命的提醒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靈魂法則」要依「天道法則」來運行,如果違反「天道法則」,也就是逆天行道,則會造成諸多磨難。

「天道法則」、「靈魂法則」的內涵,老師並未進一步細說,不過可以透過《道德經》的文本來理解 。因此引發撰寫本文的動機。

道德經五千言中,令人千古傳誦的名句,就是「道法自然」。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這段話中含括幾個概念。
(一)「道法自然」是天道法則之一。
(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實則是人、地、天三者都要法道的自然性。
(三)「人法自然」是人道法則之一。

要理解「道法自然」的意義,可先從「自然」的意涵來說明。「自然」從字面上有幾層意思,包括「自己如此」、「本來如此」、「通常如此」、「勢當如此」等。通過對道德經相關義理的解析,「自己如此」較符合「自然」的本意。「自己如此」又如何解讀呢?老子認為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每個靈魂的屬性、思惟、人格特質等都不一樣,它本身就具有潛在性和可能性,只要順著它本有的特性去發展,不必橫加外在的意志去制約它。所以「自然」就是任其自己發展的狀態,可見「自然」不是名詞,也不是形容詞,而是形容樣態的狀詞。「自然」的相反是「他然」,凡不是出於自己的意志,而是受外來的干涉或支配去完成的,就是「他然」。「他然」完成的一切,總是失落了自己,也看不到自己的理想。

「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不干涉別人、不支配別人,把自己退出,讓別人自主,讓靈魂可以充分發揮。

「自然」一詞在道德經共有五處,除了「道法自然」外,其餘四處也分別從不同層面來闡述自然的意思: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十七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二十三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六十四章)



十七章所說「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是說道家無為而治,政府不擾民,也不歌功頌德,在功成事遂的時候,讓老百姓都認為一切的成果都是我們自己完成的。二十三章所說「希言,自然。」是說為政要少用政令教條限制人民,讓百姓自然發展。五十一章所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是說道與德的尊貴,在於不主宰萬物,讓萬物自生自長;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個體得以自然發展的形上依據。六十四章所說「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是說聖人對萬物應扮演輔助萬物順性發展的角色,而不敢憑己之意胡亂施為。

以上五章有關「自然」一詞的描述 ,都是指不能強制干涉 ,需順應個體的本性發展,這也正符合「自己如此」的意思。

從以上對「自然」的敘述,其目的在給予萬物自由發展的空間,如何能達到此目的?唯有排除各種外力的干擾,依老子的觀察,主要的干擾源來自統治者的政治野心和權力欲望。為了解消統治者的野心和權力欲,老子提出「無為」的主張。

所謂「無為」就是不加入「人為」的干涉或胡作妄為的意思。「無為」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無所事事,用於政治,不是對人民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反之,「無為」可以達到「無不治」、「無不為」的奇效。何謂「為,無為,而無不治」?「為,無為」,就是以「無為」的態度去「為」。「為,無為,而無不治」也就是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則無事不成。

何謂「無為,而無不為」?就是我以無為的態度,放手讓他做,讓他可以全然發揮,事事自主完成,自我承擔。若擴大應用為;「君無為,而臣無不為」、「主管無為,而幹部無不為」,「父母無為,而子女無不為」…,亦無不可。

將無為用於政治,還可以發揮多重效果,《老子》五十七章說: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無為、好靜、無事、無欲,這四者可以泛稱是「無為」;自化、自正、自富、自樸,這四者可以泛稱「自然」。老子主張通過無為的領導,讓「自」得到發展,靠「自」的內發之功,去實現「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樸」的效果。

「無為」和「自然」二者,交互作用,可以在政治上發揮令人難以想像的效果,在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這是老子的真知卓見。

「自然」、「無為」都是表達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態度,在每個團體人際互動中,自然、不自然、有為、無為的態度,不斷在你我之間發生。無為的態度,會留給別人自主的空間,讓對方盡情地揮灑理想、實現自我,活出自己的美好;反之,有為的作風,總會干擾對方,壓縮他人發展的空間,使其在有為的陰影下,失去自我,而覺得一切的美好都是屬於別人,與我無關。

所以在一個團體中,如果希望近悅遠來,互相成就,分享彼此的美好,就要效法道德經十七章:「下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領導者能發揮無私、無我的精神,把一切美好還給大家,讓所有人能陶醉在自創自成的美好中。

什麼是「人道走天道的路」?我們舉第五章為例,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裡的「天地」等同「天道」。

「天地不仁」,不是天地沒有仁心,而是說天地沒有偏愛任何一物,一視同仁,無私無為無分別,任憑萬物自然生長 ,看似不仁,實則大仁;同理,聖人不是沒有仁心,而是聖人無所偏愛,一視同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樂見百姓自我發展。總之,這章是人道效法天道的範例,也是老子「自然」、「無為」思想的延伸。

「為,無為」是由人道登上天道的自我昇華。如以「長而不宰」(十章)為例,「長而不宰」的意思是我養你長大,可是我不宰制你。這句話從「為」、「有為」、「無為」三層次來看,「長」是「為」,「長而宰」是「有為」,「長而不宰」是「無為」。長而宰的「宰」是在有心之下,所做的行為,將帶給別人干擾,這是違反自然法則的,也是老子所反對的。因此,老子提醒我們,只要人心翻轉,在「長」加上「不」的修養工夫,就可以將「有恩求報的心」解消掉,從此就沒有聽我宰制的行為要求。所以有「不」的解消工夫,才能圓「長」的功德,是以「長而不宰」就是符合「為,無為」模式。「為」是人道的位階,「無為」是天道的位階,「為,無為」是由「人道」提升到「天道」,「不」的修養工夫,妙不可言!承上,類似「為,無為」的句式,還有「聖人處無為之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功成而弗居」、「功成身退」等都是「由人道登上天道」的例證。

下一篇:《道德經注釋》讀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