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 Article

90期.氣功與醫學

作者:《台北.大明診所》陳明哲 院長

列印
《台北.大明診所》陳明哲 院長照片

氣功是中國古代一種健身和養生的方法,在東方哲學與文化中,被廣泛的視為一種能夠促進身心靈健康的方式。在西元前380年戰國時代所出版的行氣玉佩銘,已有如下的記載:「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其中的“行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氣功。老子《道德經》也有「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及「致虛極,守靜篤」等練功時必須心神寧靜,意守丹田等相關的記載。氣功的修練可以簡單地說,就是以中國古代哲學的「陰陽學說」、中醫的「經絡臟腑學說」與「氣血循環理論」做為基礎,通過調身、調心、調息的方式,用意識不斷的調整我們的呼吸和身體的姿勢,達到一種氣的生理狀態,平衡我們的身心靈。

但站在西方醫學的觀點而言,對這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氣與炁」,其所產生的療效與機制仍存在著一些爭議。本文將從西方醫學與科學的角度,簡單地探討氣功與醫學之間的關聯性,提供一個客觀的觀點,讓大家能夠更了解氣功的效果與價值。

中醫認為形體是外在的,而精、氣、神填充於其中。為了形成並維持外在形體的健康,必須不斷的在形體中補充入精氣。而精氣的來源有所謂的先天與後天的區別。呼吸吐納所吸入大氣中的精氣,與飲食中所攝取的水穀精華就是屬於後天之氣。此後天之氣再與人體內原有的先天之氣相結合,結合後再統一經由體內臟腑所藏之「神」來控制運作,透過經絡系統運行輸送,分布至全身。簡單的說,就是「神以御氣、氣以行精」。

而氣功鍛鍊的要領,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所謂的「調心」,也就是「意守」。是指經由意念的專注,去除心中、腦中的雜念、放空放鬆,但不致昏沉。也就是以意領氣,再以氣帶動我們的形體。而「調身」就是經由調整身體的姿勢,讓全身處於放鬆的狀態、使經絡順暢、臟腑調和、讓氣血能夠周流全身。「調息」則是利用腹式呼吸的方式進行呼吸吐納,使進出的氣息細、慢、均勻、和緩,氣道通暢。而此三者意守、調息和動形的配合更是重要。三者的關係是:「以意領氣,以氣動形」。

在氣功呼吸吐納的練習時,我們用「心」將空氣中的元陽精氣帶入丹田,供我們身體使用。如果我們把身體的任督二脈比喻成為鐵軌,「心」就是行駛在鐵軌上的火車,「氣」就是在火車上所運載的貨物,而丹田就是鐵道沿線上的大車站。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要帶領著氣順著任脈緩緩前進,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一直把氣帶到丹田為止。也只有精神專注,才能使呼吸均勻,導氣血運行。達到內外和諧、整個身心靈得到全面的鍛鍊。

道家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源自於中國古代道家修煉金丹、長生不老的功法。具有代表性的健身功法,如八段錦、太極拳、達摩易筋經、華佗的“五禽戲”等。無論是哪一種功法,都是以軀體運動的「動形」作為基本的鍛鍊形式。用陰陽理論指導運動的虛、實、動、靜;用開、闔、升、降指導肢體的屈伸、俯仰。

在臺灣由蔡良安老師所帶領的「返老還童氣功」,除了具備以上的理論基礎與基本要點外,更融入古印度修行瑜伽、道家丹道修煉功法與老子道德經等元素。現在我們就以西方正統醫學,解剖生理的觀點為基礎,簡單提出幾點來加以探討:


1.“口哈口吸”的呼吸調息法:
此法增加了動氣功暖身及氣功跑步時,每一次呼吸吐納所吸入肺內的氣體量,用來改善癌細胞喜歡缺氧環境的現象。


2.“吸氣後閉氣壓(憋)氣”的伐氏呼吸操作法 (Valsava’s maneuver):
在動氣功暖身與靜氣功的修練功法中加入了帶動迷走神經動作與反應的吸氣後閉氣壓氣方式,來增加腹腔內壓力,達到鍛鍊內外核心肌群(內核心肌群:橫膈膜、骨盆底肌、腹橫肌、腹內斜肌、多裂肌。外核心肌群:腹外斜肌、腹直肌、豎脊肌、腰方肌 ) 的目的,進而改善並增進腰椎的穩定度。


3.全身放鬆,排毒洗腦的“氣歸爐”:
在氣歸爐靜坐,意守丹田全身放鬆的情形下,去除腦中的雜念、放空、放鬆,可降低腦部的耗氧量及血流量。此時腦血管的管徑變小,腦脊髓液流入並貫穿大腦中,將大腦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及毒性蛋白質帶入身體的淋巴循環中,藉此清除腦中毒素。就如同睡眠進入熟眠與深度睡眠時的狀況相同,此時大腦內的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能夠利用在腦部血流量降低的當下,排除腦部毒素達到清洗大腦的作用(2019 Science)。


4.氣功跑步時副交感神經動作的「同時哈氣、提肛並瞪眼」的練習方式:
可藉由氣功跑步哈氣時腹式呼吸的方式,帶動腸胃道的蠕動,啟動迷走神經副交感的動作;藉由提肛時肛門括約肌收縮來啟動第2.3.4對薦椎副交感神經的動作;用瞪眼來啟動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的副交感神經動作。這種氣功跑步的方式不僅可以鍛鍊我們的呼吸、循環和肌肉系統,在全身放鬆、同時哈氣、提肛並瞪眼的練習方式下,更能達到跑步時交感與副交感平衡的目的。改善現代人忙碌緊張生活、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致的慢性疾病。


自1978年起中國大陸及臺灣學者陸續展開了氣功的科學研討。深入研究後發現:在練功後身體發生了如下的變化:(1)內臟產生蠕動。(2)手掌及臉部的溫度上升。(3)身體重要的穴位量測到比一般人高的低頻震波。(4)血液中的一些重要化學傳遞物質都會起極大的生理上改變。(5)在練功時腦部的α波振幅大幅增強(練丹田、任督二脈、大小週天的功法)。實驗中使用與α波相同頻率的閃光或快速思想來刺激大腦,可以讓腦中α波振幅大量的增加,引發氣感,造成氣集丹田或氣走任督二脈的結果。而此氣感又可以激發α波,因此產生共振的現象,稱為氣功的「共振態」(1989李嗣涔)。(6)在禪坐與靜坐的功法練習中,腦中什麼也不想或是數息守竅,集中意念數自己的呼吸或是觀想身體某一部位如丹田。此種功法,大腦α波的振幅就會大幅的降低,受到抑制。此時的腦波與清醒和睡眠時的腦波都不相同。身體處於一種氣功的功能狀態簡稱為「氣功態」或定義為入定態(1991李嗣涔,張楊全)。上述各項均為科學研究所得到的觀點。

對於氣功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探討了氣功對身心健康的益處。研究顯示,氣功練習可以影響自律神經系統,減少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等,進而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壓,從而對心血管系統和免疫系統及人體的新陳代謝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還能經由氣功對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緩解消化系統問題,促使身體進入放鬆的狀態,降低壓力反應,有效地緩解焦慮和抑鬱症等症狀。此外,氣功練習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氧氣的供應,改善細胞代謝和內部器官的功能。還涉及到身體姿勢和運動的調節,可以促進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增加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

總的來說,氣功修練對身心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並與醫學領域有著一定的關聯。透過氣功的修練,我們可以平衡身心靈能量,增強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壓力,提升整體健康水平。然而,在修練氣功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建議:


1.尋求專業指導:
對於初學者來說,尋求一位合格且經驗豐富氣功導師與教練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能夠教授正確的氣功姿勢、呼吸方法和內觀技巧,並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氣功的核心原理。


2.培養耐心和恆心:
氣功修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時間,逐漸養成氣功修練的習慣。


3.注意身體的反應:
在修練氣功時,要時刻注意身體的信號和反應,尊重自己的身體,不要強迫或過度,避免對身體造成不適。


4.結合醫學治療:
儘管氣功對身體有許多好處,但它不應完全替代正統醫學對疾病的治療。

下一篇:90期.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